走进泰山--欢迎光临五岳独尊的泰山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导航
首 页
旅游资讯
泰山风光
泰山文化
泰山景区
旅游线路
泰山周边
泰山专题
泰山导游
泰山攻略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
泰山文化
>
泰山封禅文化
宋真宗封禅
时间:2019-11-20 来源: 作者:
至是,帝谓群臣曰:“去冬十一月庚寅,夜将半,朕方就寝,忽室中光耀,见神人星冠绛衣,告曰:‘来月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,当降天书《大中祥符》三篇。’朕竦然起对,已复无见。自十二月朔即斋戒于朝元殿,建道场以佇神贶。至是,适皇城司奏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,令中使视之,帛长二丈许,缄物如书卷,缠以青缕,封处隐隐有字,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。”旦等皆再拜称贺。帝即步至承天门,瞻望,再拜,遣二内侍升屋,奉之下。旦跪进,帝再拜受之,亲置舆中,导至道场,授陈尧叟启封。帛上有文曰:“赵受命,兴于宋,付于眘,居其器,守于正,世七百,九九定。”帝跪受,复命陈尧叟读之,有书黄字三幅,词类《洪范》、《道德经》,始言帝能以至孝至道绍世,次谕以清净简俭,终述世祚延永之意。读讫,帝复跪奉,韫以所缄帛,盛以金匮。群臣入贺于崇政殿,赐宴,帝与辅臣皆蔬食。遣官告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。大赦,改元,群臣加恩,赐京师酺五日。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。置天书仪卫扶持使,有大礼,即命宰执近臣兼之。钦若之计既行,陈尧叟、陈彭年、丁谓、杜镐益以经义附和,而天下争言祥瑞矣。 (《宋史纪事本末》卷22)
这一段文字看起来冗长琐细,细细想来,冗长琐细得有道理。大凡弄虚作假,必须认真细致,面面俱到,点水不漏,才能将“假”弄成“真”;否则,草率粗疏,顾前忘后,顾后忘前,破绽百出,一眼便知其假,决不可能弄“假”成“真”,结果定是“画虎不成,反类其犬”。因此,叙述弄虚作假之文字,必须仔仔细细,认认真真,一事一字必严肃对待,方是作假之高手。这一段文字,先说皇帝梦神人指点;依神人指点而作道场;皇城司奏天书降而应梦;率群臣验视而应皇城司报告。然后拜天书、读天书、供奉天书、保护天书,其步骤严谨,合乎礼仪。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,于是,北宋举国上下,热衷于天书祥瑞,纷纷请求宋真宗封禅泰山。大中祥符元年(公元1008年),兖州父老吕良等1289人及诸道贡举之士846人请求封禅;宰相王旦率百官将校、州县官吏、蕃夷、僧道24375人上表请求封禅,于是,宋真宗正式下诏,决定同年10月有事于泰山。
宋真宗上泰山,和他搞天书游戏一样,假戏真唱,用时髦语言说,“很投入”。做了很周密的准备工作。对在泰山上封禅的有关礼仪和祭坛祭物都作了认真的讨论。从史书记载看,未见于前代帝王的,是宋真宗离开京城时,有小驾仪仗:
……出京日,具小驾仪仗:太常寺三百二十五人,兵部五百六十六人,殿中省九十一人,太仆寺二百九十九人,六军诸卫四百六十八人,左右金吾仗各一百七十六人,司天监三十七人。总计2138人。不包括皇帝的随从,不包括各地官员、绅士,也不包括国内各少数民族的使者和周边国家的使臣。与秦汉封禅泰山相比,唐宋的封禅泰山参与人数,远远超过秦汉,这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秦皇汉武封禅泰山,有个人长生成仙的秘请,有浓郁的神仙隐秘之气;另一方面的原因,或者说是重要的原因是彼时生产力相对低下,可提供的剩余产品不会太多,庞大的队伍,生活供应十分困难。前已叙述,唐玄宗封禅泰山,随从众多。据笔记记载,玄宗好大喜功,仅随从马匹就十分壮观,王毛仲以一种颜色的马千匹组成方阵,各种不同颜色的马,浩浩荡荡,“远望之如云锦”。马且如此,人自不必说了。宋真宗封禅,连一些细节也认真研究敲定,例如皇帝的坐褥,原先是黄色的,现在改为紫色的,等等。质言之,不管宋真宗在细节上作何种改变,封禅泰山要祭天祭地,要祭祖宗祭父母,祭山神,却是始终一致的。令人感兴趣的,,宋真宗上泰山,却有些奇处,引人注目:
辛卯,发京师,以玉辂载天书先行。次日如之。至郓州,令从官、卫士蔬食。丁未,次奉高宫。戊申,斋于穆清殿,诸升山者官给衣,令祀日沐浴服之。庚戌,帝服通天冠、降纱袍,乘金辂,备法驾,至山门幄次,改服 袍,乘步辇登山,卤簿、仪卫列山下,天书仗不上山,与法驾仗间立。知制诰朱巽奉玉册牒及圆台行事官先升,且以回马岭至天门路峻绝,人给横板二,长三尺许,系彩两端,施于背,膺选从卒,推引而上。卫士皆给钉鞋,供奉马止于中路。自山趾盘道至太平顶,凡两步一人,彩绣相间,树当道者不伐,止萦以缯。帝每经狭险,必降辇徙步。亚献宁王元偓,终献舒王元偁,卤簿使陈尧叟从。祀官、点馔习仪于圆坛。是夕,山下罢警场。 (《宋史.礼志》)
相比较而言,秦皇汉武上泰山,没有留下细腻的文字描述,似乎他们也没有特别的作为来引人注目,一切都显得过分的隐秘,一切都显得过分的神圣。到东汉光武帝,才开始显示公开正大的生机,马第伯写下了一篇《封禅仪记》,记叙登山途中的情况。 不知为什么,那时的马第伯以登山为艰难辛苦,带着忍受和无可奈何的心态。到唐玄宗就情况大变,人们以登山封禅为乐,用音乐、阳光、云霞点缀得五彩缤纷,一派欢乐祥和之气。特别写灯光从山下一下连缀到山上,夜间目视,如星星自地联天,煞是另一番景象,至于宋真宗,则集中在上山省力方面动脑筋,所谓“人给横板二,长三尺许,系彩两端,施于背,膺选从卒,推引而上”真是别出心裁。至于两块横板如何“施于背”上,又如何“推”,如何“引”,则未尽其详。总之,借助他人之力,以登陡峭山崖,似不为过。“卫士皆给钉鞋,供奉马止于中路”,都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措施。宋真宗抵抗契丹入侵堪称乏术,而封禅祭祀确乎有能。
从秦始皇到唐玄宗,封禅泰山皆用《玉牒文》,秦始皇、汉武帝《玉牒文》秘而不露,唐高宗、唐玄宗《玉牒文》一体公开,到宋真宗赵恒,不仅《玉牒文》公开,而且多了一种《玉册文》,细核两文,规格体制大体相似,涉及内容亦大体相同。《玉册文》是宋代新事:
4
/
6
首页
上一页
2
3
4
5
6
下一页
尾页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泰山风光
一柱擎天
佛生万象
石刻虎
金蟾拜佛
古银杏
玉皇顶
舍身崖
泰山岱庙
·
今昔对比看千年岱庙变迁
·
元宵之夜的岱庙
·
岱庙望岳楼
相关文章
栏目推荐
赞助商链接
首页
|
关于我们
|
版权声明
|
广告服务
|
旅游资讯
|
泰山风光
|
泰山景区
|
旅游线路
|
泰山文化
|
泰山周边
|
泰山专题
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05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Firefox10、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
京ICP备1602217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