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泰山--欢迎光临五岳独尊的泰山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导航
首 页
旅游资讯
泰山风光
泰山文化
泰山景区
旅游线路
泰山周边
泰山专题
泰山导游
泰山攻略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
泰山文化
>
泰山封禅文化
宋真宗封禅
时间:2019-11-20 来源: 作者:
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,时间是景德元年(公元1004年)冬。为什么宋真宗赵恒在初战告捷、敌方统军挞览战死的情况下,应敌方要求而自己心甘情愿赔款结盟呢?不近人情的事实却有深刻的背景在。北宋政权的创始人,在政治上有先天不足之狠。唐末藩镇为恶,五代十国军阀横行,赵匡胤仕后周靠“陈桥兵变”,才“黄袍加身”的。军权在政权中的作用,给赵匡胤及其核心集团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。登上皇帝宝座,建立宋政权以后,深虑社稷不安,就有“杯酒释兵权”之举。以权力安危为政权宗旨,不以民富国强为政权宗旨,是有宋一代根本性的失误。在处理边事纠纷和战争问题时,常常以政权维持为极限,维持政权,则委曲相求;威胁政权,则一力抵抗,一旦形势改变,威胁减少,又尽力求和。因此,有宋一代(包括南宋),外患频仍,终被元蒙取代。后来,许多学者归罪南宋,痛诋南宋的奸臣和主和派,其实,南宋的软骨综合症,来源于北宋的先天不足。元朝诗人刘因在《白沟》诗中说:“宝符藏山自可攻,儿孙谁是出群雄?幽燕不照中天月,丰沛空歌海内风。赵普元无四方志,澶渊堪笑百年功。白沟移向江淮去,止罪宣和恐未公。”是说北宋灭亡,原来金宋分界的“白沟”,移至江淮,南宋与金的分界线是淮河。刘因以为,北宋的灭亡,不能只责怪宋徽宗赵佶的过失。宣和是徽宗最后一个年号。诗中的“赵普元无四方志”,是有历史根据的。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,曾显赫一时。但是,雍熙三年(公元986年)春,北宋军队进军幽蓟,赵普上疏谏止:
臣窃念大发骁雄,动摇百万之众,所得者少,所丧者多。又闻战者危事,难保其必胜;兵者凶器,深戒于不虞。所系甚大,不可不思。臣又闻上古圣人,心无固必,事不凝滞,理贵变通。前书有“兵久生变”之言,深为可虑。苟或更图稽缓,转失机宜。旬朔之间,时涉秋序,边庭早凉,弓劲马肥,我军久困,切虑此际,或误指踪。臣方冒宠以守藩,曷敢兴言而沮众。盖臣已日薄西山,馀光无几,酬恩报国,正在斯时。伏望速诏班师,无容玩敌。 (《宋史.赵普传》)
赵普以为,进军幽蓟(今河北省北部)是“老师费财,诚无益也。”岂不知,有宋之患,始于幽蓟。在古代,民族关系,一靠政策,二靠强大。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依托,再好的政策也不一定被接受。应该说,赵普是宋王朝的忠臣,却不一定是宋王朝的良臣。赵普念念不忘的是“兵久生变”,于宋王朝不利。“兵久生变”是赵匡胤的心病,也是赵匡义的心病。所以宋太宗赵匡义郑重其事,以诏书回答赵普,虽然是作解释工作,但对赵普的忠心是心领神会。赵普的最大错误是“远人不服,自古圣王置之度外,何足介意”的话,其实,纵观古今,分裂并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,因为单体的人无法生存。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人类的群体化,群体化促进分工,分工促进发展,发展越来越要求理更大规模的群体化。分裂在小生产条件下是可能的,在生产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也是可能的,但归根结底,最终的大趋向是联合。试看从原始部落的存在,到今日之共同体、独联体、经济圈、贸易区……等,虽然弯弯曲曲,复复杂杂,但抛开细节,只看宏观,历史的趋向是十分明确的。“远人不服,自古圣王置之度外”是不对的。这大约就是刘因指责的“赵普元无四方志”的依据。当然,刘因并不理解我们讲的历史规律,他不过是从儒家大一统观念出发,主张封建帝王要志在四方,安定边陲,维持一统。这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条件下,是进步的,合理的,因为这种大一统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发展经济,强化交流,缩小差别,不必通过武力行为搞掠夺性的再分配,有相对合理性。赵普“无四方志”,是惧怕“兵久生变”,与刘因的维持大一统,不是一回事。所以,北宋初的“无四方志”的思想,影响北宋,也影响了南宋,自然也影响着宋真宗。所以,我们说,宋真宗在澶州初战告捷的情况下,情愿赔款与契丹结盟,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,并不是简单的怯战、厌战。
无庸细说,澶州之战以后,宰相寇准的地位与声望与日俱增,这在吏治腐败的北宋朝廷中,又引起一阵阵冲击波:
准在相位,用人不以次,同列颇不悦。它日,又除官,同列因吏持例簿以进。准曰:“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,若用例,一吏职尔。”二年,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。准颇自矜澶渊之功,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。王钦若深嫉之。一日会朝,准先退,帝目送之,钦若因进曰:“陛下敬寇准,为其有社稷功耶?”帝曰:“然。”钦若曰:“澶渊之役,陛下不以为耻, 而谓准有社稷功,何也?”帝愕然曰:“何故?”钦若曰:“城下之盟,《春秋》耻之;澶渊之举,是城下之盟也。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。其何耻如之!”帝愀然不悦。钦若曰:“陛下闻博乎?博者输钱欲尽,乃罄所有出之,谓之孤注。陛下,寇准之孤注也,斯亦危矣。” (《宋史.寇准传》)
王钦若是北宋五鬼之一,他利用寇准提拔官员引起一般朝臣不满时,向皇帝进谗言。他的恶毒之处是挑拔寇准与皇帝的关系,事关赵恒的自身利害,最易引起赵恒的不满。王钦若说寇准把赵恒当作赌注,不能不令赵恒烦恼。至于说一般朝臣对寇准晋升官员“不以次”,倒是说到了封建官僚的紧要处。封建社会官员制度有两大特点,一是等级制,二是人治,不用法治,或者说主要不依靠法治。显然,选择官员亦依人而不依法。为了限制入选官员过程中的弊端,要求按等级按程序提拔,是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。因此,官员选择就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。按等级和程序,常常是相形见绌的庸人晋升;不按等级和程序,又有可能纵容选拔营私舞弊者,这常常取决于选拔者本人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。寇准“不以次”提拔了哪些人,不清楚,无法评论。但这给王钦若提供了一个进攻的机会,却是寇准“不学无术”的表现。史称寇准为人“刚直”,但在政治游戏中,只靠社会政治伦理的完美性是不行的。必须御人有术。由于北宋朝廷的吏治松懈,政治游戏陷入极度的不规则的过程中,寇准就失宠,罢为刑部尚书,知陕州。宋真宗赵恒改用王旦为宰相。
2
/
6
首页
上一页
1
2
3
4
5
6
下一页
尾页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泰山风光
一柱擎天
佛生万象
石刻虎
金蟾拜佛
古银杏
玉皇顶
舍身崖
泰山岱庙
·
今昔对比看千年岱庙变迁
·
元宵之夜的岱庙
·
岱庙望岳楼
相关文章
栏目推荐
赞助商链接
首页
|
关于我们
|
版权声明
|
广告服务
|
旅游资讯
|
泰山风光
|
泰山景区
|
旅游线路
|
泰山文化
|
泰山周边
|
泰山专题
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05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Firefox10、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
京ICP备1602217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