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泰山--欢迎光临五岳独尊的泰山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导航
首 页
旅游资讯
泰山风光
泰山文化
泰山景区
旅游线路
泰山周边
泰山专题
泰山导游
泰山攻略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
泰山文化
>
泰山名人
新闻总入狐鬼史
时间:2012-07-09 来源: 作者:
身在瓮盎中,仰看飞鸟渡。
南山北山云,千株万株树。
但见山中人,不见山中路。
樵者指以柯,扪萝自北去。
勾曲上层霄,马蹄无稳步。
忽然闻犬吠,烟火数家聚。
挽辔眺来处,茫茫积翠雾。
在第二年由宝应返乡重过此地,却遇上雷电交加,山洪爆发,夜间独自行路,几遭灭之灾。他在《瓮口道夜行遇雨》诗中描写这一骇人心魄的情景:“下关暝黑闻风雷,倒峡翻盆山雨来。潦水崩腾没马膝,激石擂炮鸣相催。水猛石乱马蹄破,动骨骇心欲倾堕。人马不惜同时饥,颠蹶还愁丧身祸。”在山洪中跋涉了一夜,天明时才摸到一个村庄,到农户家宿。才发现自己还活着:“解衣榻上息惊魂,枕石久眠被始温。瘦骨着床初放胆,搔来犹觉此身存”(《榻上》)。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,给他的印象太深了。
夹谷关在莱芜城西南,因春秋时齐鲁两国国君会盟于此而著名。孔子当时以司寇代摄相事参与此事,会盟前文事武备时又据理挫败强齐,迫使齐国谢过,并归还龟阴田、汶阳田而名垂青史。蒲氏游此,有《夹谷行·抚院观风》古风一首,缅怀孔子业绩。“国家行觞,峨冠登堂。伏戎罢去,归我汶阳。可惜群婢来,千载为之哀伤!”先贤的功败垂成,也隐动着他的身世感叹。
四
蒲松龄的小说诗文中,记载了许多有价值的泰山民俗资料。泰山主人生死的观念,有一套现实的庙宇系统与之对应,如在岱庙办公的“东岳天子”,下辖设在蒿里山的阎罗殿、冥府十王、七十二司等。《布客》中鬼隶就自称“我乃蒿里山人,东四司隶役”。各地还有城隍、土地,真是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还有关于东岳大帝之子泰山三郎的传说,蒲氏在《王村重修炳灵庙募缘序》中说:“(邹平)长白为(泰山)副岳,(炳灵)公为东岳储君,实赞阴天子司鬼箓”。泰山三郎原无爵秩,后被唐明宗封为威雄大将军,宋真宗封为至圣炳灵王,并在岱岳建柄灵殿设祀。《柳氏子》等篇记载了民间结社祭岱进香的习俗,《云翠仙》更具体记载了“跪香”:“有优婆夷、塞、率男子以百十,杂跪神座下,视香为度,名曰跪香。”同篇中还有泰山山轿的记载,说梁有才讨好云氏母女,大献殷勤,“觅山兜二,舁媪及女……过隘,辄诃兜夫不得颠摇,意良殷”。在《登岱行》诗中,也有“兜舆迢迢入翠微”之句。可见薄氏处处留心,将所见所闻随手化为小说细节,点染出色,触处生春。
#p#
五
蒲松龄登览泰山,记述泰山人事,当与泰山士人有交往。其中最有可能者当属普照寺僧人元玉。元玉有“儒僧”之称,工诗文,曾长期在青州(益都)法庆寺、邹平长山白云寺、淄川慈寿寺等地担任住持。元玉在淄川时,与唐梦赉、高珩极为熟悉。与为《聊斋志异》题序一样,唐、高二人也郑重地给元玉《石堂集》题序。研究者已注意到蒲家从松龄之父蒲槃起,就与淄川慈寿寺关系密切(盛伟《蒲松龄传》),则蒲松龄本人亦当与元玉有所交往。元玉至泰山后与地方名流孔贞瑄、范靖赤、张方平、江山民、赵临若等交游,号“石堂八散人”,时任山西学政的张道一作了一篇《石堂八散人》,以记其盛。《一员官》中的泰安知州张迎芳,经常与元玉“对坐山堂,茶瓜竟日”(张序《石堂集》,结为莫逆。康熙二十六年东巡至泰山,张与元玉都参与接驾。《聊斋志异》中泰山小说所记,多属这一文人圈,当不会事出偶然,或者就是蒲松龄通过元玉听到一些泰山掌故,或者蒲氏经元玉与泰山名流交往,成为圈子中人,才有了这样一批数目的泰山小说。
《聊斋志异》抄本在泰山有较早流传。乾隆年间,纪昀之子纪汝佶避居泰山,从泰安知州朱孝纯处见到抄本,爱不释手,遂自仿作,用纪昀的话说就是“误堕其窠臼,竟沉沦不返,以讫于亡”(《阅微草堂笔记》)。现存在纪汝佶遗作,多传奇志怪,事亦多写泰山,颇有蒲作遗风。足见《聊斋志异》在泰山影响之深远。
蒲松龄对泰山的专注之情,通过他神奇的笔触,写成一篇篇华美的小说,描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。在他的小说和诗文中,没有什么地方比泰山享有更多的篇章。在泰山历代小说中,没有谁能达到蒲松龄这样的艺术高度和如此数量。泰山将永远享有蒲松龄创造的文学珍品,《聊斋志异》的艺术魅力也会同泰山一样千古永存。
5
/
5
首页
上一页
3
4
5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泰山风光
一柱擎天
佛生万象
石刻虎
金蟾拜佛
古银杏
玉皇顶
舍身崖
泰山岱庙
·
今昔对比看千年岱庙变迁
·
元宵之夜的岱庙
·
岱庙望岳楼
相关文章
栏目推荐
赞助商链接
首页
|
关于我们
|
版权声明
|
广告服务
|
旅游资讯
|
泰山风光
|
泰山景区
|
旅游线路
|
泰山文化
|
泰山周边
|
泰山专题
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05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Firefox10、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
京ICP备1602217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