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泰山--欢迎光临五岳独尊的泰山
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导航
首 页
旅游资讯
泰山风光
泰山文化
泰山景区
旅游线路
泰山周边
泰山专题
泰山导游
泰山攻略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
>
泰山文化
>
泰山名人
恨君不上东封顶 夜看金轮出九幽
时间:2012-07-09 来源: 作者:
元丰元年(1078),苏轼在知徐州任上,郓城(今属荷泽)人顿起到徐州考取徐沂举人。苏轼赠诗以“登泰山小天下”为喻,鼓励他继续进取学业。《送顿起》:
客路相逢难,为乐常不足。
临行挽衫袖,更赏折残菊。
佳人亦何念,凄断联关曲。
酒阑不忍去,共接一寸烛。
留君终无穷,归驾不免促。
岱宗已在眼,一往继前躅。
天门四十里,夜看扶桑浴。
回头望彭城,大海浮一粟。
故人在其下,尘土相豗蹴。
惟有黄楼诗,千古配淇澳。
#p# 苏轼还有一些涉及泰山的诗句。他在赴陕西风翔府判官途中路过京兆(今陕西西安),与京兆尹、曾任郓州知州,久居东平的刘敞痛饮数日。刘在京兆搜集了数十件石器,以此考察三代制度。苏轼观赏这些石器,大有沧桑之感:“都城日荒废,往事不可还。惟余故苑石,漂散在人间……君持刘李未,不能保河关。况此百株石,鸿毛于泰山。”(《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,石本唐苑中物,散流民间,刘购得之》)
元祐六年(1092)八月,苏轼出知颍州,到任后象在杭州疏浚西湖那样疏浚颍州西湖。竣工之后,他赋诗把两处西湖作比较,说:“泰山秋毫两无穷,巨细本出相形中。大千起灭一尘里,未觉杭颖谁雌雄。”(《轼在颖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,未成,改扬州。三月十六日湖成,德麟有诗见怀,次韵一首》)
苏轼还有五篇关于泰山的杂文。其一为《书徂徕煤墨》,见于《东坡全集》卷七十,介绍徂徕煤墨的独特秉性及药效:
徂徕珠子煤,自然有龙 气 ,以水调匀,以刀圭服,能已鬲气,除痰饮。专用此一味,阿胶和之,捣数万杵,即为妙墨,不俟余法也。陈公弼在汶上作此墨,谓之黑龙髓,后人盗用其名,非也。
苏轼幼年尝读徂徕先生石介的《庆历圣德颂》,惊叹不已,徂徕情结萦绕于心,于此发为一端。
其二为《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叙》,载《东坡全集》:
洞庭之南,有阿育王塔,分葬释迦如来舍利。尝有作大施会出浴之者,缁素传捧,涕泣作礼。有比丘窃取其三,色如人含桃,大如薏苡,将寘之他方,以众生福田。久而不能,以授白衣方子明。元丰三年,轼之弟辙谪官高安,子明以畀之。七年,轼自齐安蒙恩徒临汝,过而见之。八年,移守文登,召为尚书礼部郎。过济南长清真相院,僧法泰方为砖塔十有三层,峻峙蟠固,人天鬼神所共瞻仰,而未有以葬。轼默念曰:“予弟所宝释迦舍利,意将止于此耶?昔予先君文安主簿赠中大夫讳洵,先夫人武昌太君程氏,皆性仁行廉,祟信三宝。捐馆之日,追述遗意,舍所爱作佛事,虽力有所止,而志则无尽。自顷忧患,废而不举,将二十年矣。复广前事,庶几在此。”泰闻踊跃,明年来清于京师。控箧中得金一两,银六两,使归求之众人,以具棺椁。铭曰:
如来法身无有边,化为舍利示人天。
伟哉有形斯有年,紫金光聚飞为烟。
惟有坚固百亿年,轮王何育愿力坚。
役使空界鬼与仙,分置众刹奠山川。
棺椁十袭閟精圜,精光昼夜发层巅。
谁其取此智具权,佛身普观众目前。
昏者坐受远近迁,幂行黑月堕坎泉。
分身来化会有缘,流转至此谁使然。
并包齐鲁究海壖,邝悍柔淑冥愚贤。
愿持此福达我先,生生世世离垢缠。
真相院旧址在泰山西麓长清县城内(今长清县粮油加工厂院),始建于宋嘉祐年间,元丰年间又建起舍利塔。苏轼是铭作于元祐二年(1087),记叙了元丰八年(1085)十二月,苏轼自登州赴京途中过真相院,乃舍以苏辙所藏舍利,后又施金为置棺椁始未。1965年在舍利塔地宫中发现苏轼题名刻石,长83厘米,宽62厘米,厚13厘米,正书小宋,22行,书法极为工整,是苏轼书迹中难得的精品。现存长清县博物馆。
#p#
其三是为灵岩寺聘请住持长老的《齐州请确长老疏》,当是熙宁十年(1077)苏轼过济南,齐州知州李常挽留盘桓月余之时,代李常所作。见《东坡文集》卷六十二,全文为:
盖闻为一大事因缘,优昙时现;传吾正法眼藏,达么西来。直指心源,不立文字。悟道虽由于自得,投机必赖于明师。齐有灵岩,世称王刹。 先圣启封之国,乃至人建化之方。图志具存,丛林为盛。久虚法席,学者何依。旁采舆言,宁臣有请。特降睿旨,慎择主僧。询于众中,无如师者。宜念传衣之嘱,敬仰佛恩;勿忘利物之心,上资圣化。不烦固避,以称宠休。谨疏。
其四是贬居黄州时,写给泰山书院学生、时已致仕的祖择之的书信《与无择老师》,见《东坡文集》卷六十一,内容为谈论书法:
吾师要写大字,特为饮酒数杯,只用寻常小笔作二额,八字者可入石,六字可上碑,两旁刻年月日及官位姓名,字小不称大伽蓝。示及大笔,皆市人用者,不足使也。惠及奇菽 ,感服之至。
其五是评论泰山书院学生杜默诗作的《评杜默诗》,见《东坡文集》卷六十八。文为:
石介作《三豪诗》,略云:“曼卿豪于诗,永叔豪子文,杜默字师雄者豪于歌也”。永叔亦赠默云:“赠之三豪篇,而我滥一名”。默之歌,少见于世,初不知之。后闻其篇,云:“学海波中老龙,圣人门前大虫”,皆此等语,甚矣介无识也。永叔不欲嘲笑之者,此公恶争名,且为介讳也。吾观杜默豪气,正是京东学院饮私酒食瘅无牛肉饱后所发也。作诗狂怪,至卢仝、马异极矣,若更求奇,便作杜默。
在深得诗中三昧的苏轼看来,杜默的“豪气”不过是情绪偏激的腐儒学究而已。但是把自己幼时偶像石介也无辜株连,一棍子打死,则说明苏轼的情绪也相当偏激。
三
苏轼与泰山的关系起自苏辙。苏辙(1039-1112)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号颖滨遗老,谥文定。十九岁与兄同中进士。嘉祐六年(1061)又同举制科。英宗治平二年(1065)出任大名府推官。熙宁三年(1070)春陈州知州张方平辟为教授,熙宁六年改齐州掌书记,十年还京,出任南京(今河南商丘)留守张方平的签书判官。元丰二年(1079)苏轼“乌台诗案”发,苏辙上书朝廷,“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”(《为兄轼下狱上书》),贬筠州(今江西高安)监盐酒税。元丰七年(1084)才移官绩溪(今安徽绩溪)县令,这是他进士及第二十七年来第一次任地方长官。
2
/
4
首页
上一页
1
2
3
4
下一页
尾页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泰山风光
一柱擎天
佛生万象
石刻虎
金蟾拜佛
古银杏
玉皇顶
舍身崖
泰山岱庙
·
今昔对比看千年岱庙变迁
·
元宵之夜的岱庙
·
岱庙望岳楼
相关文章
栏目推荐
赞助商链接
首页
|
关于我们
|
版权声明
|
广告服务
|
旅游资讯
|
泰山风光
|
泰山景区
|
旅游线路
|
泰山文化
|
泰山周边
|
泰山专题
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05-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Firefox10、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
京ICP备1602217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