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导航
 
首 页 旅游资讯 泰山风光 泰山文化 泰山景区 旅游线路 泰山周边 泰山专题 泰山论坛 English
泰山
走进泰山首页>泰山周边> 青 石 关 齐 长 城
  • 进入泰山
  • 青 石 关 齐 长 城
    来源:作者: 阅读次数:

    青 石 关 齐 长 城

    ■ 点击查看大图
    ■ 点击查看大图
    ■ 点击查看大图


       青石关位于莱芜市和庄乡青石关村,毗邻著名的“长勺古战场”。青石关城堡建在东丰山和西小山之间的山坯上,长宽各百余米,原有南、北、西三座城门楼,现仅存北门洞,北门用长条石发碹,高4米,宽2.56米,进深8.7米,据载其他两门洞也是如此,北门洞顶原建有玄帝阁,阁基东西长10.5米,柱石还保存完好。南门外上方镶嵌着“青石关”三个阴刻楷书大字石匾,现垒在关门东侧南尾的西山墙上,保存完整。南北门有大路相通,路西原来有座店铺,是曾国藩经过这里到博山时的住所,有二间大门、三间北屋、二间西屋,都是石墙瓦屋,建筑风格古朴,南门外路边有“奕世流芳”和“曾国藩所其处”的石碑。
      青石关作为名震齐鲁的军事要隘,其易守难攻之处显而易见,两侧峭壁山峦对峙,将巍巍雄关卡在正中,左右长城屹立于沟壑危峦之上,由青石关紧紧相连。要过此处,东西几十里乃至几百里,别无他道,只有从这跨度不足3米的青石关门下通过,只有身临其境,才能真正领悟到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那种意境。此处是有名的瓮口道,路窄难行,没有上下道,古时车马常常堵塞,有时来往行人要在青石关住上几天,才能过得关去。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采访中亲眼目睹了关口坚硬的青石板上,那由当年的木轮小车轧出的深达10厘米的车辙后,不由深深为之震憾!当年商贾云集、车马穿行的兴旺景象由此可见一斑。传说现在莱城区方下镇的“义和沟”村之得名,就是因了那时的管仲和鲍叔牙到这里经商,直到同朝为官,始终相濡以沫,成为知心相交的千古典范,为后人所传诵。

       青石关以其特有的军事、地理、商旅、建筑等方面的魅力,以及和齐鲁古道的关联,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到此观瞻,留下许多轶文趣事,演绎出无数动人篇章。
     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,在他31岁离乡出青石关南去时,就曾留下这样的诗篇:“身在瓮盎中,仰看飞鸟渡。南山北山云,千株万株树。但见山中人,不见山中路。樵者指以柯,扪萝自兹去。勾曲上层霄,马蹄无稳步。忽然闻犬吠,烟火数家聚。挽辔眺来处,茫茫积翠雾。”
       青石关如同齐长城一样,自有它辉煌的历史。在齐长城下,人们不仅传诵着许多名人诗篇,而且还流传着许多凄婉动人的故事,相传长城脚下住着一户人家,聪明英俊的王小与老母相依为命,无奈家贫如洗,王小老大不小了也没有娶上媳妇,老母盼媳心切,日久成疾,双目失明,王小靠讨饭奉养老母、并天天到山上打柴换药为老母治病,历尽生活艰辛。王小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神灵,托梦指点他道:北墙跟前一地花,九月满目黄金甲;得此妙药圣草日,定是慈母见天时。王小醒来,恍然大悟:这不就是天天打柴时见到的齐长城下的野菊花嘛!于是采来野菊,熬汤为老母洗眼,果然灵验。这一偏方,至今在齐长城下流传应用,造福一方百姓。
       又说青石关南19公里处的望夫山,是因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北眺夫婿而得名。传说住在山下的孟姜女,结婚不到三天,丈夫就被齐国抓去修长城,一去几年杳无音信。孟姜女盼夫心切,天天手提盛着馒头的篮子和面汤罐子,伫立山头向北遥望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望穿双眼,盼白双鬓,不见夫归,久而久之,竞立化为石,至今屹立山顶,见证着流逝的岁月,记载着沧海桑田的变迁,诉说着几多悲欢离合的故事。此山因之得名“望夫山”,为莱芜十大名山之一。
      正是这一桩桩美丽动人的故事,吸引着无数的年轻人,在节假期、双休日去踏访古迹,感受历史的淳厚,体味今天的幸福。同时,也吸引着不少中外专家学者到此参观考察,1998年,日本摄影家创作交流团、德国环境保护专家考察团等都专程到莱芜参观齐长城,并进行摄影创作,他们无不为齐长城的迷人魅力所倾倒,为齐长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折服。一般来说,像齐长城这样的人文景现,大多是历史对后人的馈赠。正是它们构成了古老华夏文化特有的深邃气势,是它们装点着神州万里江山,也只有它们才给后人留下一份份意味深长的遗产。
       每当走在齐长城这条古老的“路”上,我们就时常有一种在研读历史典籍的感觉,每一墙每一石都能使人增长无穷的知识和智慧;每当站在齐长城脚下,仰首翘望,欣赏这奇特而秀丽的自然景现,就会陡然增长一种成熟、老练的感觉,深深地感叹华夏民族生息繁衍和征服自然的伟力,油然而生一种忧患感、自豪感和使命感。也正是由于此,今天的人们才倍加珍惜这一历史馈赠,努力保护这一历史遗迹,1995年,莱芜日报社唐文芳、康与民两名记者徒步量丈齐长城莱芜段,并对沿途进行采访,写成了《长城行》一书。  1996年—1997年,路宗元等泰安文化界五老人为揭开这千古之迷,自愿用步行踏察的办法考察齐长城,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翔实的资料。莱芜市政府也陆续投资修复齐长城莱芜段的重点景观,努力保护这一历史古迹,使它成为后代子孙生活中永葆魅力的亮丽风景。

    关注此文读者还看过
    ·初春的虎山水库
    ·莲花山风光
    ·红叶谷景区介绍
    ·独秀峰
    ·新泰的山石风光
    ·红叶谷的红叶
    本版热门
    ·红叶谷的红叶
    ·梁山泊(东平湖)旅游景区
    ·红叶谷景区介绍
    ·齐长城
    ·佛 教 胜 地 灵 岩 寺
    ·腊山旅游景区

    最新图片
    泰山极顶降下暴雪
    泰山极顶降下
    岱顶春意盎然 适时盛开的鲜花将泰山装点一新
    岱顶春意盎然
    满园春色的桃花峪景区
    满园春色的桃
    07年泰山的雾崧
    07年泰山的雾
    元宵之夜的岱庙
    元宵之夜的岱
    冬日泰山日出
    冬日泰山日出
    冬日的泰山极顶
    冬日的泰山极
    专题推荐
    • 泰山文化名人
    • 泰山神话传说
    • 佛教胜地--灵岩寺
      徂徕山
    网站精华
    ·红叶谷的红叶
    ·梁山泊(东平湖)旅游景区
    ·红叶谷景区介绍
    ·齐长城
    ·佛 教 胜 地 灵 岩 寺
    ·腊山旅游景区
    ·青云山风景区
    ·徂 徕 山
    ·新泰的山石风光
    ·东平白佛山
    图片文章
    莲花山风光
    莲花山风
    红叶谷景区介绍
    红叶谷景
    新泰的山石风光
    新泰的山
    红叶谷的红叶
    红叶谷的
    赞助商链接
    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 | 旅游资讯| 泰山风光 | 泰山景区 | 旅游线路 | 泰山文化 | 泰山周边 | 泰山专题 | 国山论坛
     
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07,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Netscape5.0、IE5.5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
    鲁ICP备07503702号